这个调料曾让我们死亡率世界第一!早点换掉它,大大降低中风和死亡风险

❤

近些年得益于控盐宣传,大家都意识到,吃盐太多,已然成为了危害我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风险;·高盐饮食会增加钠的摄入、减少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肾结石;·高盐饮食还会直接损伤胃壁,增加胃癌风险;……

甚至早前还有“中国人吃盐过多致死率世界第一”的话题在网上掀起了热烈讨论。

很多朋友想改,但又总觉得盐放少了没味道,哪哪都不得劲,那么,怎样才能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我们吃得更健康呢?

1

把盐换一换

少中风、更长寿

换种盐就行了!

2月5日,武汉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将普通盐换成低钠盐(75%氯化钠+25%氯化钾)

食用的人,可降低30%的出血性中风风险,21%由中风导致的死亡风险,且5年内的中风复发风险也降低了14%。

这意味着,日常食用低钠盐不仅可以减少中风及复发风险,还与中风引发的死亡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那么,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换盐”决定,竟然会影响到生死存亡呢?

这其实,与低钠盐对血压的控制以及对中风复发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有助于降低血压,受试者收缩压平均降低了2.05毫米汞柱。低钠盐可以在不损失美味的前提下,减少了钠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从而实现“双重降压作用”。

而高血压是中风复发、心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血压稳定了,对应的死亡的风险也就自然降低了。

2

低钠盐≠少盐

食用仍得控量

当然,即便是换成这种低钠盐更健康,这也并不等于我们就不用控盐了。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低钠盐里的钠含量已经变少了,用多少都无所谓,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大把地放。

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钠的摄入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钾和镁的摄入量,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反而可能会增加健康隐患,如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因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钾,而引起高钾血症。

因此这里特别提醒,像肾功能不全、服用降压药物、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特殊人群慎重食用低钠盐,遵医嘱。

健康人群食用低钠盐,也要适量,最好保持和普通盐用量的一致。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提出的倡导目标,按照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肾功能不全的人朋友,盐摄入量则要控制在3克以下。

3

放盐早或晚

差别竟也这么大

而对于不同的食材来说如果想减盐,放盐的时间不同,味道也会有很大差异:

01硬蔬菜——烹饪早放盐

炒硬蔬菜需要早放盐,胡萝卜、花菜、豆角等蔬菜比较硬,不易熟也不易炒出水。烹饪过程中,需要早点加入适量的盐翻炒,可以让食材提前入味,更加美味。

02鸡、鸭、鱼类——加热中途放盐

这些菜一般的做法是烧、焖、煮,为了让肉质更烂,都需要煮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加水焖煮时,先放入少量盐,然后小火慢炖,炖煮的时间越长,越入味,相比于最后才加盐,这样做更减盐。

03叶子类蔬菜——出锅前放盐

叶菜类蔬菜质地鲜嫩,烹饪时间较短,如果过早放盐,盐会使蔬菜中的细胞液渗出,导致蔬菜变软、出水,不仅影响口感,让有些重口味的朋友二次加盐,还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流失。

04炒肉、羊肉类——出锅前10分钟放盐

如果过早放盐,这类肉菜表面的蛋白质会因盐的作用而迅速凝固,在翻炒过程中就难以保持嫩滑,容易出现肉丝粘连、口感粗糙的情况。

所以,为了保持口感,建议在出锅前10分钟左右加盐口感最佳。

4

学会3个小妙招

助你“无痛”减盐

要是一下控制不好这个放盐的量,还可以试试这些“无痛”减盐的小妙招,也能帮我们吃的更健康:

01多用天然食物调味

做菜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柠檬和其他柑橘类水果或葡萄酒,用新鲜的大蒜和洋葱,或者尝试不同类型的胡椒,各种香草和香料如肉桂、丁香、肉豆蔻等来提味。

02多放醋少放糖

食品当中的味道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少量的盐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

03高盐食物先冲洗

有时候可能难免嘴馋,想要吃咸菜、咸肉等高盐食物,吃前就可以用水冲洗一下,可以减少盐含量。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

超出片!太阳岛超大雪人惊艳亮相“尔滨”打卡地+1

陕西省泾阳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辽宁省浑南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陕西省甘泉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9

龙岗“打样”城市管理“绣花功” “游摊”变“坐商”获各方好评

安徽省濉溪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降雨量160-220毫米!池州、黄山等地有大暴雨

长三角科创走廊为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

萨格斯谈续约:感谢所有人让我实现梦想 奥兰多就是我的家

贵州省石阡县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住建部:要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悟空的“真身”,原来是他!来自上海

这个调料曾让我们死亡率世界第一!早点换掉它,大大降低中风和死亡风险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惊鸿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