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日电 (记者马爱平)记者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获悉,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环渤海耐盐碱抗寒抗旱油菜新品种观摩会”现场当日传来好消息,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

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
(图侵删)

  “甘蓝型油菜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突出优势,已占据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90%以上。但长期以来,环渤海地区主要种植的是我国传统的白菜型油菜,能在北方寒旱盐碱区安全越冬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仍旧缺乏。”油料所研究员王新发告诉记者。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培育出兼具高产优质、耐盐碱、抗寒抗旱和适宜机械化等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中油351”。此后,在2021—2022年度河北省强耐寒油菜区试中,“中油351”亩产量达249.07公斤,含油量达45.14%,比当地白菜型油菜产量增加42.96%,产油量增加52.89%。

  “此次在黄三角农高区种植的50亩连片示范油菜新品种‘中油351’,在经历苗期持续低温、最低温度突破-17℃和春后累计降雨仅25毫米左右的情况下,机收实收亩产菜籽246.65公斤,达到了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高产水平,打破了甘蓝型油菜在环渤海寒旱盐碱地不能越冬的限制。”王新发说。

  利用盐碱地扩种油菜是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增强我国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据专家估算,我国环渤海及北方适于油菜生产的盐碱区面积达1亿亩,以我国当前油菜平均亩产142.7公斤、平均含油量44%计算,加大耐盐碱抗寒旱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增加菜籽油供给约628万吨,可使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约18个百分点。

(科技日报)

青岛卓越世纪中心一女子坠楼身亡,当地街道办通报

黑龙江:1亿元补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光明论坛」今天,更要唱好英雄赞歌

福建省长汀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3

山东省平邑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印尼央行加息25个基点

银行搬迁 保管物无人认领咋办?可通过保全证据公证方式来维护客户和银行合法权益

今日深圳|“荷”以深圳,以婉约以炙热

广东省怀集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_2

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中国队收获2银2铜

东方推动历史积案化解:15年的土地纠纷解决了

这些艺术家飞抵申城,开启巡演前,接到“神秘”打卡任务丨老外逛上海

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惊鸿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