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

中新网吉林4月2日电 题: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图侵删)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四月的东北正值水稻育苗期,赵广文坐在房间里一边喝着茶,一边操纵着遥控器,惬意地为温室大棚里的稻苗灌溉。

  赵广文的家乡曾出现在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所著的《东北游记》中。书中记录了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变迁,61岁的赵广文就是变迁的亲历者。

  种了一辈子地,从10公顷到110公顷,赵广文也从农民变成了农场主。这几天,他正和工人研究如何设置全自动播种机的语音播报。这是为了今年备耕,农场新购置的大件。

大荒地村农民在温室大棚里劳作。 苍雁 摄

  温室大棚里1000多吨育苗基质土,不日将长出绿油油的稻苗。这些土壤含有稻苗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微量元素,无需人工再“配料”。“都是农科院的配方,长成的长粒香口感很好。”

  曾因荒地而得名的“大荒地村”现已是中国粮食大省吉林的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迈克尔·麦尔写道:“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大荒地村,如今的“农忙”早已不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赵广文也不必在田间地头长时间劳作。新购进的遥控喷灌机可以远程实施灌溉,苗期管理期间,赵广文坐在家里便能“督促”稻苗的成长。“一部遥控器就能完成自动灌溉。”他说,这里的农民每年都会引进高科技。

大荒地村进入育苗期,农民在用全自播种机撒种。 苍雁 摄

  大荒地村逾800公顷良田,由10多位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引领耕种。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晶表示,科技的运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王晶举例,种田大户都能准确估算无人机、灌溉机等设备的工作效率,还能把种地经验与新设备结合起来。育苗期间,种田大户们可根据日照、温度、水质的酸碱度来调整育苗进度。

农民使用智能播土机进行播土。 苍雁 摄

  东北黑土地上的智慧农业技术,正从备春耕开始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传感与监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与远程管理,都已经被运用。

  50岁的王洪宇是大荒地村新的农场主,2024年春耕是洪宇家庭农场第一次经历“农忙”。37公顷流转土地,王洪宇料理起来得心应手。“把锄头换成遥控器,‘农忙’不再忙。”王洪宇笑称。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这是在大荒地村流传颇广的民谣。曾经的荒地不仅实现了粮满仓,更在科技的加持下种出了“新田地”。(完)

【编辑:付子豪】

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今天开通运营

贵州省清镇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香港首办LIV Golf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 球迷享受盛事氛围

错落有致的民居与山峦、道路、晨雾等在朝阳的照射下相映成景

辽宁省建平县发布大雾红色预警

陕西省合阳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阿夫迪亚31+16+8贝恩20分 开拓者主场大胜灰熊

陕西省柞水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陕西省韩城市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这种月饼,白送也不能要!佛山多人收到,已有人中招!

部长通道丨李国英:去年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惊鸿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