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是先复读好?还是随便上个大学再考研好?

侠名

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据媒体报道,复读生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2024年复读生规模或可达400万人。而在去年北京市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高考失利:是先复读好?还是随便上个大学再考研好?
(图侵删)

在这个学历“通货膨胀”的年代,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通过考研来对抗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选择通过复读改变“第一学历”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两种选择呢?

从就业层面看:复读是抗御“第一学历”歧视的“利器”

知名招聘平台前程无忧校园招聘网络申请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学生(2021届)平均投递2.7份简历获得一次面试机会,平均2.5次面试就可获得一份offer。此次调研发现,本科985/211院校求职者成功拿到offer的人数是本科非985/211院校求职者的1.8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一学历”偏好的普遍存在。

对此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深有感触,他曾看到2017年对武汉市七所重点高校研究生所作的第一学历与就业起薪的数据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学历为211的大学本科的硕士毕业生起薪比非211大学本科高出11.8%,可见求职者的第一学历差异对起薪有显著影响。“还有机构发布高校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从中可以看到每年排在前几位的基本上都是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这也说明起薪确实和毕业院校有一定关系”,王剑表示。

谈及部分用人单位由看中应聘者的“最高学历”转而看重“第一学历”的原因,王剑认为,时下取得“最高学历”的渠道众多,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应聘者的最高学历含有水分,从而影响了最高学历的含金量。

在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升学规划校长何艳丽看来,用人单位要解决的是招聘效率问题,在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选择他们身上的标签(第一学历)就成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而这也契合了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即在信息不对称、即不了解哪一个学生更好的情况下,第一学历便成为将他们加以区分的依据,这样做效率最高。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对此也表达出类似观点,他认为虽然一次考试不能呈现出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但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在简历筛选和几场面试中,判别应聘者是否为岗位合适人选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所以,公司看应聘者的“第一学历”,是最为简便、快捷找到合适人选的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第一学历”歧视带来的不利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战略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认为,面对种类繁多的就业“歧视”,毕业生要学会调整心态,在能力方面做到自我积累与学习,拥有自己的规划。同时,还可以提升最高学历,面对社会选择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拿出证明自己能创造价值的实际成果。

何艳丽则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职业规划,提前了解从事行业或岗位的用人标准,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地做好相应储备。如果在第一学历方面已不占优势、但又想进入一个相对较好的单位,可以通过实习这一方式。因为有些单位对于实习生没有那么高学历要求,如果你能获得实习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后面也许还有机会留下来。

从求学层面看:复读对研究生“推免”、海外院校申请等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学历”歧视影响的范围其实不只是就业领域,在求学方面同样存在。

王剑指出,学生在出国留学的录取上同样会受到“第一学历”偏好的影响,比如本科是“985”或“211”院校的毕业生,要比“双非”院校学生更容易申请到海外名校。一些海外学校还明确要求普通大学的学生在申请时GPA要达到90分以上,但是“985”和“211”院校学生85分以上就可以申请。另外像英国在开放工作签证时有一个大学名单,只要是名单上所列大学的学生,哪怕还没有拿到工作offer也会给你发签证,而名单上的都是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学校。

在何艳丽看来,研究生招考领域也存在这一现象,比如研究生的“推免”,不同学校比例有所不同,“985”院校的推免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以上,“211”院校的推免率也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双非”院校的推免率就非常低。“好的院校没有把所有考研名额都给到‘裸考’生,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他们想要‘推免生’”,何艳丽说。

谈及背后原因,何艳丽认为与高校投入有很大关系。她引用了“生均经费”这个概念,即不同学校平均投入到每个大学生身上的经费,不同学校差异很大。以清华、北大为例,每年国家的经费投入在两三百亿,平均到一个学生头上可能要六七十万、甚至更高。但对于一些普通院校而言,生均经费可能只有一两万元。“生均经费参差带来的培养结果也会产生差异,包括师资水平上的差异,高资金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何艳丽说。

对于求学方面如何破解“第一学历”歧视带来的影响,何艳丽建议,对中学生而言,既然已经认识到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就要提前去规划,争取让自己能考到一个更高水平的院校。如果没能实现这个目标,选择复读不失为中学生提高第一学历的有效途径。

“对于复读学生来说,他们不是简单地重复学习一年,而是一个重塑过程”,何艳丽说。这一观点其实从很多复读生身上得到了验证。像今年克服了化学“零起点”带来的挑战、最终实现从本科到211院校跨越的精华学子丁同学就表示,过去她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为此常产生焦虑情绪。通过这一年复读,种种经历让她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足,一年下来也让她变得越来越轻松,而结果却越变越好。

而取得660分高考成绩的陈同学虽然比上一年提升了80分、位次提升了一万多名。他想起刚来精华复读时学校“成长驿站”播放的视频中讲到“空杯心态”。用他的话说,“这让我真正领悟到‘空杯心态’的意义,只要不到最后一刻,任何事情还没尘埃落定,就不应该松懈和放弃,要一口气坚持到最后。经过这一年复读,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或许是复读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吧。”

其实像丁同学和陈同学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而这也正是精华学校为什么推出“成长驿站”和“精华周刊”等与学习无关产品的原因所在。因为基于多年办学经验精华人发现,在提升学生成绩过程中成绩只是个结果,影响它实现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缺乏目标以及人格不完善。所以老校长廖锡瑞很早就提出了“完善人格、提高成绩”的口号,而这也许是复读带来的更大的隐形价值吧。

联合国机构:加沙地带卫生条件已令人“无法忍受”

首届电竞世界杯在沙特利雅得闭幕

青海黑颈鹤种群数量较10年前增加1400余只

住宿体验花样翻新成为消费新“潮”流 文旅市场潜力明显释放

辽宁召开财税合规防风险培训会 助外向型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雷鸟显示器品鉴会:一场关于「用户痛点」的硬核对话

降低维权成本、快速解决纠纷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打出“组合拳”

让涉企奖补资金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黑龙江省桦川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清明假期昆明口岸出入境旅客2.2万人次 同比增长306%

这一家族又添利器 2025年“探索三号”将进行常规化科考

菲律宾北苏里高省附近海域发生5.0级地震

高考失利:是先复读好?还是随便上个大学再考研好?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惊鸿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