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探访舌尖上的“月饼村”:老牌传新味

小编

中新社石家庄9月13日电 题:探访舌尖上的“月饼村”:老牌传新味

(走进中国乡村)探访舌尖上的“月饼村”:老牌传新味
(图侵删)

  作者 赵丹媚 陈林

  早上6时,来自山西的大学生张晓亮就已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黄庄村玉江月饼店外排起队。张晓亮手中的号码牌显示他已排到第103位,但想到家里老人惦记着这一口,再长的等待也值得。“奶奶说,这种月饼有儿时的味道,更是情感的寄托。”

  中秋节临近,走进黄庄村,一公里长的“月饼一条街”上挂起红色条幅,沿街而设的帐篷摊位上,整齐摆放着包装朴素的月饼。

2024年中秋节临近,黄庄村一家月饼销售门店内,前来购买月饼的民众络绎不绝。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黄庄村村民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自制手工月饼的传统。用料实在、性价比高的黄庄月饼形成口碑,逐渐走出村庄。近年来,黄庄月饼更是火爆各大社交平台,黄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月饼村”。

  “以前物资匮乏,月饼无疑是孩子们解馋的‘奢侈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月饼口味也在不断升级,但人们最怀念的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黄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田亚锋说,今年,黄庄村推出以酥皮为主的6大系列共40余种口味的月饼,日销量达60吨至80吨。“去年全村月饼产值6000多万元人民币,今年销售量还在递增。”

  谈到黄庄月饼“出圈”的原因,田亚锋说,黄庄月饼秉承传统的手工工艺并使用优质原材料,保证了月饼酥软松脆、入口即化的品质。“黄庄月饼是在不断‘攀比’中进步的,50多家月饼生产企业会比着为啥这家的酥,那家的香,所以在不断进步。”

  备料、揉面、开酥、包馅……走进一家传承50多年的月饼生产车间,300多位工人正在赶制月饼,这样的忙碌自3个多月前就开始了。“我们采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明年还得再扩大厂房面积。”该月饼生产车间负责人朱雪沙说。

9月11日,在黄庄村一家月饼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手工月饼。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黄庄月饼以酥皮著名,饕餮老客们能从馅料配比、酥皮软硬中尝出每家月饼的细微差别。“最难的制作步骤是开酥。如果酥开不好,烤出来硬得像石头。我们负责开酥的都是干了七八年的老师傅。”朱雪沙说,今年总体趋势是保证口味的同时,尽可能少油少糖。

  “除了销往国内各地,今年我们也发出了很多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地的快递,都是现烤月饼,寄出时还是温乎的。”正忙着打包快递的顺丰速运工作人员姚佳旭说,一般3天到5天,这些海外顾客就能品尝到黄庄月饼。

  说起“家乡味”,曾在英国留学的邹静怡说,以往在海外大多只能买到莲蓉蛋黄月饼,回到石家庄后,她发现除了传统月饼,当地还推出“石家庄特产安徽牛肉板面味月饼”“长信宫灯月饼”“方言月饼”等颇具当地城市记忆的月饼。

  “这些有文化内涵的月饼,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乡愁。”邹静怡说。(完)

(中国新闻网)

河北省怀来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_1

海口个别小区为何仍处于无水状态?原因有这些

重庆市2024年首份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

电动车电池进电梯后突然爆燃,致人死亡!车商被判赔偿上百万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水:小艾草大功效 创业致富有妙招

福建省内陆和北部仍有强降雨 防御工作不容松懈

茶巴拉乡的春天

竭“警”全力,为平安“加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寻味中华丨文博)“南宋CBD”朝天门:见证杭州千年宋韵

陕西省榆林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贵州龙里做好两社人员服务管控

(走进中国乡村)探访舌尖上的“月饼村”:老牌传新味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惊鸿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