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还针对新能源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补齐短板、延链强链。在山东青岛,政府新引进的一个储能项目很快就要投产了,这一个项目不仅带动了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满园花开”的新活力。

走进城阳区,一个投资百亿级的储能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一座近10万平方米的单体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上正在加紧组装调试,向春节前量产全力冲刺。
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负责人 贾晓盼:青岛鹏辉是我们在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我们产值达到50个亿没有问题。
工业基础很好的城阳,一直以轨道交通产业为支柱。然而,前两年市场遇冷,轨道交通产值下滑了三分之二。
青岛市城阳区发改局局长 韩同海:我们有个比较形象的比喻,轨道交通产业打个喷嚏以后,我们区整个工业经济就得了一场重感冒。
由于轨道交通业与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类型和产业工人技能上都有同源性,再加上城阳本地还有400多家能源领域的小企业,政府决定把新产业的坐标就定位在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
如何让小而散的企业形成合力?从2022年底开始,城阳区花了两年时间引进国内储能电池的头部企业——鹏辉能源。目前城阳当地已经有7家能源企业进入到鹏辉的供货系统。北岸新能源是城阳区一个做充电桩的小企业,以前年营业额也就几百万,鹏辉引进之后,企业开始做价值10亿元的渔光互补项目。
青岛北岸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鹏:我们与鹏辉的合作进入一个非常紧密深入的阶段,鹏辉给我提供先进的储能系统和各种技术解决方案,我们为鹏辉提供绿电供应,在相互赋能的过程中,我们得以快速地成长。
盘活了当地的小企业,政府还在以产业图谱为对照,点对点招商,把产业链挖得更深,建得更长。
青岛市城阳区新能源产业招商专班负责人 侯雪丽:鹏辉前期给我们提供了23家供货商,这23家供货商我们逐一进行了实地考察拜访,走访了解供货商到北方落地的诉求,后期我们做了一对一招商专员的服务。
在这样的耐心培育下,今年城阳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突破了100亿。当地的产业结构,也正在由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向轨道交通、集成电路、新能源、空天和低空“四轮驱动”加快迈进,发展动能不断壮大。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