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2024年北京普通高中(以下简称“普高”)招生规模在8.2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3.55万人左右。由此估算,今年北京大约有30%左右的考生与“普高”失之交臂,那么这些中考生还有哪些出路成为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有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另外两条路径分别是国际教育和往届生。

四分之一左右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多种模式助力学历提升
日前,北京大兴精华学校升学规划校长涂涤非在做客北京日报直播间解答有关中考志愿填报问题时指出,北京考生除“普高”之外人数最多的选择是“职业教育”,包括中专、职高、技校等,这个群体大概占到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职业教育项目也分为几类,最好的是‘5+2’贯通培养,接下来是‘3+2’的中高职衔接、中专、职高、技校等”,涂涤非说。
“5+2”贯通项目指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据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副处长余俊介绍,从2021年起“中本贯通”和“高本贯通”全部实行“5+2”培养模式,也就是前5年都在职业院校培养,最后2年的培养任务由本科院校承接。
而“3+2”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后,继续接受两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指出,“随着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现在我们开始尝试‘3+2’,即将大专层次的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职教本科联系起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陶勇老师认为,“3+2”专业能够减少学生的升学压力,举例来说,学生在职高阶段可以通过选拔升入指定高职院校的指定专业,花5年时间完成原本需要6年才能完成的职高、高职(大专)阶段学习。对想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高职毕业后,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再去本科院校深造2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比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向对此表示,新政为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调、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对行业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学生科科长黄丽娟表示,相对普通高中,中职校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与应用型本科对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会使毕业生更早地接受职业精神教育和双创教育,进入企业后适应会更快。
从升学角度看,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职毕业生2020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近1.7万份的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在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的中职生里,约10%升入本科院校,可见升学成为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对此涂涤非指出,“这几年职业教育项目也在改革,有一些职业院校开了一些综合班、职普融通班,其实也在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如果确实学有余力的话,是可以准备高考的。但在能力上,由于职业教育项目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偏向职业技能学习为主,所以参加高考的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选择国际方向学生占3%—5%,它对语言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有一定要求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中高中招生计划显示,今年共有24所公办学校国际班招生,共招生2510人;同时还有72所民办高中招生,共招生8922人。而就读这些学校或项目学生所选择的就是涂涤非所说的“国际方向”,它包括公办学校的国际班或是主要以国际方向为主的民办学校,这个群体大概占到学生总数的3%—5%。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介绍,高中阶段的涉外办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二是中外合作项目或机构,三是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改革实验班”以及学校自行设立的“国际部”。
华科大附中校长鲁周超认为,国际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所以选择国际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于选择国际教育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有基本的文化科目基础,还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部分学生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如果考上了这个项目,就用三年时间来准备语言,准备校内的GPA以及国外一些高中或者大学的先修课程,最终的目的是三年以后申请国外的大学。当然不同国家的大学,可能所选择的课程体系不太一样”,涂涤非指出。
对于选择国际教育需要注意什么?升学政策指导专家吕付国建议家长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思考是否选择国际教育,一是经济基础;二是从结果上考虑,先想想如果孩子走国内升学之路大概能上什么学校?如果选择出国留学大概出路会怎样;三是投产比,有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教育时不遗余力,但孩子就业后能不能把学费赚回来,这个投产比也是应该去考虑的。
“往届生”比例较低,复读不失为升学的一条捷径
据涂涤非介绍,中考后还有部分考生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没能完成中考,政策上给了他们再次中考的机会,这些学生被称为“往届生”,但这个群体的比例较低。
往届生中会有一些学生通过复读再参加中考,谈及复读生和应届生报考高中的差别,涂涤非指出,复读生将按照招生考试成绩减5分进行录取,体育需要重考,此外除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批次外,统招批次里的所有高中都能正常报考。“如果大家对中考复读政策、考试等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其实也可以去咨询教育主管部门或像精华学校这样的专业机构,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判断可能更全面”,涂涤非说。
针对有些考生和家长担心中考提升成绩并非易事的疑虑,涂涤非表示,首先学生和家长要针对复读达成一致,且学生有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和落实;其次,下一年北京中考考试科目变少,由7门变成了5门,单个科目备考时间增多了,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中考考察的内容多为一年或两年所学的内容,较为浅显,通过复读把初中三年的知识重温、整理、巩固,复读生更有机会通过考试”,上海复仁学校吴校长也表达出类似的观点。
黎以冲突加剧 中国维和部队:每名官兵都需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险情
(新春走基层)江西“老表”十年护航 与广西沿海高铁结“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