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8月7日,成都市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会议——由新都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明办、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妇联等8个相关部门围坐一室,深入探讨如何解决区内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托管问题,通过各方协同、整合资源,为家长、学生打造安全、放心、有品质的“工”娃成长营,让中小学生的假期更健康、更快乐。
会议的背景,在于7月中旬起,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起了“工”娃成长营,每周一期共办了3期,为180位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了品质托管。新都区决定将这一广受关注、解决痛点的良策,推广到全区各村(在区)实施,与当下正在大力推进的“七彩社区”中的“金色”全龄友好、“橙色”活力社区建设结合,让这一举措成为新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
如何在现有探索的基础上,整合、升级“点”上经验为“面”上作法?部门相关负责人提出了关联问题:除了行政、事业等单位外,国有和民营企业、特殊家庭、临时就业等群体子女如何托管?选择什么场所、安排什么课程为学生提供舒心的暑期生活?如何明确好安全责任、组织好志愿者、设计好服务奖励机制,把好事办好?怎么整合好项目、资金、师资等各方资源,能把“工”娃成长营从暑期延伸进周末?
与会部门提供了不少的可借鉴经验。新都区妇联创新探索“儿童友好厂家、商家”,新都公安分局联手村(社区)推出“护苗工作室”,新都区文明办与“入班”家长签订安全公约,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尝试用活社区基金…… 据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妇联统计,目前全区约有80个村(社区)开设了暑期托管班,11个社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
新都区委宣传部负责人提出思路:先打样,后推广,鼓励创新,集成复合。具体为:将1.0版“工”娃成长营升级成2.0版样本——引入区域文化、卫生保健、安全反诈等“5+X”公共课程,尝试由校长推荐优秀高中生等志愿者“大带小”,鼓励有积极性的村(社区)整合资源百花齐放、先行先试,争取在8月内形成雏形,进而为下一个寒、暑假覆盖全区奠定基础。